上海市林业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之滨,向东是众多无垠的太平洋、与美国的西海岸隔海相望,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海境内的崇明岛,面积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岛。上海阵势呈东高西低状,除西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境都为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上海河湖众多,是以黄浦江为主干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洋河、淀浦河等。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明白,日照充实,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年平均气温16.0℃ ;年平均雨量是1166.1毫米。上海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共16个市辖区,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二、机构革新情况凭据《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机构革新方案>的通知》(沪委﹝2018﹞867号),在2015年12月“三定”划定的基础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治理局(上海市林业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体例作了相应的调整(备注:就相关涉林部门作陈诉)。
1.职能调整:一增加本市自然掩护区、地质公园治理职责,明确增强本市各种自然掩护地的监视治理职责。二将上海市野生动植物掩护治理站、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掩护区治理处、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掩护区治理处负担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职责划归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治理局(上海市林业局)。三不再负担本市森林、湿地资源确权挂号治理职责、本市森林防火相关职责和市护林防火办公室日常事情。
2.内设机构调整:新设立执法稽察处,野生动植物掩护处加挂“湿地和自然掩护地治理处”牌子。调整后,内设机构由15个调整为16个。
划分是:办公室(信访办公室)、政策法例处、研究室、计划生长处、组织人事处、财政治理处、公园绿地处、林业处、野生动植物掩护处(湿地和自然掩护地治理处)、执法稽察处、市容治理处、环卫治理处(垃圾分类治理处)、景观治理处、行政许可处、科技信息处、社会宣传处。根据有关划定设置机关党委。
3.人员体例和向导职数:根据上述职责及内设机构调整情况,局行政体例由158名调整为173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4名,总工程师1名,正副处级向导职数48名。三、林业基本情况1.森林资源基本情况上海的森林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全市自然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竹林。
上海市林地以人工林为主,多通过流转农民承包地方式造林,全市无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漫衍。上海市公益林比例较高,公益林约占全市林地总面积85%.公益林以沿海防护林、水源修养林、通道防护林、污染隔离林、大型生态片林等为主,商品林以柑桔、桃、梨等经济果林为主。
凭据2018年上海市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全市林地面积180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60万亩,森林笼罩率16.85%。2.湿地资源基本情况凭据2011年至2013年开展的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观察效果显示,上海市湿地总面积为46.46万公顷。
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38.66万公顷(河流湿地0.73万公顷,湖泊湿地0.58万公顷,沼泽湿地0.93万公顷,以上4类为自然湿地,总面积31.91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3.22%。从湿地类型漫衍看,近海与海岸湿田主要漫衍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区。
河流湿田主要漫衍在黄浦江以西的区域内,而且大多呈工具向排列。湖泊湿地全布在太湖碟形洼地边缘,上海西部的青浦区。沼泽湿地漫衍较窄,主要在长江口河口和南部杭州湾北岸大堤内外漫衍(人工湿地在本市陆域内广泛漫衍,郊区漫衍密度显著高于中心城区)。从行政区域漫衍看,崇明县、浦东新区、青浦区,三个区县湿地总面积为34.42万公顷,占全市湿地91.30%,是上海市湿地资源的集中漫衍区。
面积最小区县为中心城区静安区,仅有一条苏州河河流湿地,面积为4.15公顷。现在,我市接纳自然掩护区湿地公园,生态红线等多种掩护形式来掩护湿地资源,受掩护的湿地已到达22.54万公顷,湿地掩护率为48.52%。3.自然掩护区概况上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门路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长江河口与东海形成的“T”型联合部列为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敏感地域和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掩护238个热点地域之一。
1992年以来,本市在都会湿地掩护的重点地域、敏感区域和懦弱区域---长江口、杭州湾湿地,相继建设了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掩护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掩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掩护区和中华鲟自然掩护区等4个自然掩护区。崇明东滩、长江口中华鲟自然掩护区先后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崇明东滩、九段沙湿地于2005年7月率先建成了国家级自然掩护区,实现了本市国家级自然掩护区“零”的历史性突破。4.湿地公园概况湿地公园作为湿地掩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是解决湿地掩护与开发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形式和载体。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作为一种新兴的湿地保育措施和生态旅游产物在上海蓬勃生长。现在上海市的国家湿地公园有2家,即上海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和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为主体并在名称中有湿地的公园有2家,即崇明东滩湿地公园、金海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重要旅行和旅游资源的公园有世博后滩公园、南汇嘴观海公园、明珠湖公园等。5.森林公园概况停止2018年,上海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座,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和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西郊松江境内,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占地面积401公顷;上海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的中北部,总面积为358公顷,其前身为东平林场;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位于上杨浦区,总占地面积131公顷,其前身为共青苗圃;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境内,占地面积1065公顷。6.国有林场革新情况本市原有6家国有林场。经由50多年的建设生长,5家国有林场都相继实施了差别的革新举措,体制机制发生了变化,有的转为团体林场,有的已撤消林场建制。现在仅保留松江林场1家国有林场,即:松江林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革新方案>、<国有林区革新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林场革新事情,认真制定国有林场革新实施方案,努力推动重点革新任务落实,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革新任务。四、推进林业生长的主要做法1.连续推进造林绿化。一是坚持计划引领。
驻足城乡统筹生长,制定了一系列绿化林业专业计划,确定了“环、楔、廊、园、林”的绿化林业生长结构。二是增强政策扶持。
2003年以来,市政府一连批准实施了五轮林业生长三年计划和配套政策,组织实施新造林、经济果林新技推广、林下经济、林业保险、林业三防体系建设、野生动物与湿地掩护修复等财政补助政策,促进了上海林业连续快速生长。三是强化行政推动。
2008年起,本市将林木绿化率指标纳入市委组织部对各区县党政向导班子和向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2012年起,市政府与各区政府每年签定森林目的责任制,不停增强各级党委、政府掩护和生长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
四是抓好突破重点。全市确定“十三五”期间完成17条(片)、12万亩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并纳入了市委市政府的年度重点事情和市重大工程。全市结构了21座田野公园,2018年松江松南、松江广富林、闵行浦江、崇明长兴、嘉定嘉北、金山廊下等7个田野公园建成开放。
2.严格掩护森林资源。一是出台治理制度。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划分转发我局《关于完善本市公益林治理制度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增强本市森林资源治理事情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事情要求,强化森林资源治理事情。
二是强化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定额和限额治理。将全市林地征占用定额和森林年采伐限额,剖析下到达各区县,在定额、限额规模内审批。每年组织开展林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批后羁系和攻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肃查处非法征用占用林地、非法采伐林木等行为。
三是实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维护更新和林地年度变换观察事情,在全国率先实现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每年宣布林地面积、森林笼罩率等数据。四是创新公益林管护机制。
2004年,林业养护列入了市政府出资购置公共服务的“万人就业项目”,全市共建设林业养护社183个,在岗人数1.6万余名。近年来,各区还努力探索专业养护公司、家庭林场等林地养护市场化革新。
五是强化湿地和自然掩护区治理。完成了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观察和上海市第二次全国重点掩护野生植物资源观察、完成12个“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极小种群掩护工程”项目建设。3.着力破解生长难题。
一是建设公益生态赔偿制度。2009年建设了市级公益林生态赔偿制度,赔偿资金出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乔木类经济果林也纳入了林地赔偿规模。2009-2018年,全市市级林地生态赔偿资金总额到达69.5亿元。
林地生态赔偿制度的建设,对促进林业连续生长,牢固林业生长结果,缓解下层财政压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发挥了努力作用。二是分步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2005年以来,本市分两批解决了涉及黄浦江水源修养林和片林区域面积约14万亩、8万失地农民的“镇保”问题。
三是加速林地功效提升。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勉励片林建设和林下经济生长等政策。
4.注重增强基础建设。一是完善下层林业事情机构。在逐步充实增强区级林业事情机构气力的基础上,重点增强乡镇林业事情机构和治理体系建设。
二是注重提高林业事情队伍素质。适应现代林业生长要求,增强林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三是着力推进“三防”体系建设。
凭据本市林业“三防”体系建设计划,推进林业“三防”体系专业化治理平台,建设和完善林业御灾减灾体系。五、林业生长成效新世纪以来林业的跨越式生长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改善上海城乡生态情况,保障经济社会可连续生长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孝敬。
1.城乡情况显著改善。围绕“生态都会,绿色上海”的生长目的,根据水网化、林网化相联合的理念,林业建设越发注重结构的平衡性、功效的多样性,特别是水源修养林、沿海防护林、通道防护林、污染隔离林、大型生态片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开端构建了都会森林生态系统框架,为改善人居情况、促进经济社会可连续生长奠基了良好基础。2.林业工业逐步优化。
根据区域化结构、规模化推进、尺度化生产、品牌化谋划目标,全面推进经济果林生长,重点扶持区域特色优势林果工业生长,形成了南汇水蜜桃、松江水晶梨、嘉定葡萄、奉贤黄桃、金山蟠桃、青浦枇杷、崇明柑桔等特色品牌,全市经济果林平均年亩产值逐年稳步提高,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3.林地功效不停拓展。
将松江佘山、崇明东平、上海海湾和上海共青等4座国家森林公园、15块千亩以上大型生态片林,以及南汇桃花节、马陆葡萄节、金山蟠桃节、崇明柑桔节等以经济果林为主题的旅游节庆等,打造成为本市重要的绿色生态空间和森林旅游场所,营造休闲度假空间,造福宽大市民。4.应急能力有效增强。
先后组建了上海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和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颁布了上海市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和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预案。推进了“三防”体系建设,以监测御灾为重点,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智能化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十二五”以来,全市新建90个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1个市林业有害生物磨练检疫中心实验室,有害生物监测实现市域全笼罩。
5.科技支撑作用凸显。坚持以科技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林业科技支撑作用和服务能力不停增强。“十二五”期间建成了农业部花卉产物质量监视磨练测试中心(上海)、花卉产物质量磨练检测中心(上海)以及植物新品种一品红专业测试站。
启动了森林生态定位监测事情,向乐成申请建设上海都会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研究站和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纳入了“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建设了上海市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完成了本市森林碳储量、林地土壤养分质量监测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体例。启动开展了本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事情,并开端形成了绿地、林地、湿地的生态服务评估体系和年度公布机制。六、林业投入情况新世纪以来,除中央财政投入外,本市通过一连实施五轮林业生长三年计划,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营造林补助、解决公益林土地流转造林及其农民社会保障用度、生态片林政府回购、市级林地生态赔偿转移支付、林地基础设施建设、林业保险等方面的各种林业建设治理资金达150亿元。
其中“十二五”期间,完成中央投资3586万元,地方配套及上海市林业建设投资65.06亿元。“十三五”期间(2016-2018年)完成中央投资2603万元,地方配套及上海市林业建设投资22亿元。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app官网下载-www.tengmingseal.com